在之前的2G、3G、4G 网络时,网络空口的上传能力难以达到直播传输的标准要求,直播的发展受到了当时网络的条件制约[1]。即便是在4G 网络时,也要用到4~8 张卡,才能满足HD 高清直播传输的要求。4K 超高清移动直播传输在网络速率、容量和稳定性上需求更高,所以移动4K 超高清直播更是难以实现。
4K 摄像机输出一路4K 超高清的基带信号是12Gbps,需要4×3G SDI(或12G SDI)才能输出,即便是按照标准封装后的视频编码码率也有500Mbps[2]。图像在数字化后数据量极其庞大,必须经过压缩才能进行远距离的传输[3]。
将HD 高清和4K 超高清的部分参数进行对比可知:在画幅上,4K的分辨率是3840×2160,HD 的分辨率是1920×1080,4K 是HD 的4 倍;在帧率上,4K 的帧率是50p,p 是逐行扫描模式, 相当于每秒50 帧画面,HD 的是50i,i 是隔行扫描模式,相当于每秒25 帧画面,4K 是HD 的2 倍;在色域上,4K 比HD 又增加了2 倍。4K 又支持HDR(HLG)高动态,所以4K 的总输出数据量要比HD 的高出4×2+2=10 倍以上,如果不采用新的编码方式,数据量将会达到80Mbps 以上,难以移动传输。最终4K 采用了H.265(或AVS2)标准,将数据压缩得更小,最终标准定为40Mbps,保证了画质的同时更有利于传输。即使是4K 采用了新的压缩标准,但上传的码率仍然很高,可见,无论怎么传输,5G之前的网络都是不可实现的。媒体行业对于无线通信技术有着天然的需求,“到的了,拍的着,传得回”是电视节目,特别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诉求[4]。
5G的到来,其高速率、低时延、大容量的特点为媒体行业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机遇。2018年12月28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,五方决定在总台联合建设“5G媒体应用实验室”,共同推动5G媒体应用研究。5G媒体应用实验室成立以来,总台在5G网络环境下,面向制作域的4K超高清直播传输,做了大量的研发、实测和应用(直播链路如图1)。下面就5G媒体应用实验室在4K直播过程中的传输应用情况做一介绍。
一、实现验证阶段
移动4K直播传输链路:摄像机+4K编码器+5G CPE上传,经过运营商核心网,通过专线送回4K解码器,再推送到转播车(或大屏)(图2)。
摄像机选择符合国内4K输出标准(3840×2160,HLG,50P,BT.2020,4:2:2 10bit)的摄像机,摄像机将音视频输出。编码器收到音视频信息后,通过抽样、分割、补偿等方式处理后,将音视频信号压缩打包分割成一个个1380bit大小的数据包,用UDP协议,通过网口以40Mbps传输。CPE是5G无线终端接入设备,CPE将编码器传输的数据流通过基站上传到运营商的核心网。解码器接收核心网回传的数据包,将其解码还原成音视频信号,转送到转播车或者直接呈现。
为解决各设备之间的连通兼容问题,包括摄像机与编码器的兼容、编码器与CPE的兼容、解码器与切换台的兼容,进行了如下测试:
第一步,摄像机+编码器+解码器+大屏,跳过网络,直连设备测试。摄像机输出SDI信号为level B信号时,编码器不能很好地识别信号,通过更换质量更好的SDI线测试,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摄像机与编码器的兼容问题,再次增强了编码器对信号的识别能力,摄像机与编码器的兼容问题得到解决。
第二步,摄像机+编码器+解码器+切换台+大屏,进行测试。发现切换台并不能很好地识别视频信号,会有视频源丢失,通过分析发现,解码器并没有提供切换台需要的CRC信息,切换台认为没有信号,通过修改解码器,让解码器主动输出CRC信息给切换台,解码器与切换台的兼容问题得到解决。
第三步,摄像机+编码器+CPE+核心网+专线+解码器+切换台+大屏,进行测试。发现CPE与编码器连接不稳定,重启CPE时,CPE收不到编码器发的数据流,不能恒定地建立链接。通过修改编码器提供主动握手,实现主动互通。
在5G媒体应用实验室,CPE灌包上传测试,上传能力在100Mbps左右。整个链路直播测试,上传可以稳定到65Mbps(图3)。
从室外的测试图上也可以发现,设备还需要接有线电源供电,整套设备还比较大,还不能大范围移动。
二、进步成长阶段
移动4K直播传输链路:摄像机+4K背包1.0+CPE(CPE PRO)上传(图4),经过运营商核心网,通过专线送回解码器,再推送到转播车(或大屏)。
4K背包是4K编码器的小型化设备,它将摄像机的V口电池底板集成到板卡上,可以直接安装2个V口电池,用电池对编码器进行供电,同时分出一路电源给CPE供电,实现了可移动和方便捷带,在多次大型活动中进行运用和展示。
为了扩大应用环境,总台与运营商进行多次实验。如:
◆ 基站切换对4K直播的影响实验;
◆ 在室外环境宏基站的条件下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实验。CPE灌包上传能力在120Mbps左右。整个链路直播测试,上传可以稳定到70Mbps;
◆ 5G的切片技术对直播的影响实验。测试发现只要策略设置正确,能很大程度上保障直播的连续稳定。
通过应用实践发现:整套 4K直播系统续航时间短,连续工作1个多小时,就需要更换电池;整体需要携带的设备还是偏大偏重;CPE移动起来时,性能不太稳定,极易受到干扰;专线网络的抖动不能太大,如果抖动偏大,会造成乱序传输;专线网络稳定性要好,不能有丢包现象,丢包会直接造成花屏现象;每次实际应用前,都需要提前进行5G覆盖测试和专线网络测试。
三、发展应用阶段
移动4K直播传输链路:摄像机+4K背包2.0+手机上传,经过运营商核心网,通过专线(或CPE PRO)送回解码器,再推送到转播车(或大屏)(图5) 。
整套4K直播系统更便于移动生产,功能也更加齐全。其中4K背包集成化程度进一步提升,体积减小,重量更轻,功耗降低。同时4K背包还能支持4×3G SDI、12G SDI、HDMI接口输入,可以适配更多型号的摄像机。用手机的共享模式代替CPE传输,移动性更强。整个系统的续航能力从之前的一小时左右到4小时以上不间断。
整套4K直播系统更便于移动生产,功能也更加齐全。其中4K背包集成化程度进一步提升,体积减小,重量更轻,功耗降低。同时4K背包还能支持4×3G SDI、12G SDI、HDMI接口输入,可以适配更多型号的摄像机。用手机的共享模式代替CPE传输,移动性更强。整个系统的续航能力从之前的一小时左右到4小时以上不间断。
为了保障大型活动直播的安全和视频流畅,使用5G手机代替CPE,移动性能更好,可以消除部分基站切换带来的影响。经过多次测试优化,可采用双手机上传,将流量均衡到两部手机上,达到了直播安全的双保险。4K背包还增添了BISS加密传输功能,确保了网络传输中的安全;支持多运营商聚合传输功能;加设电池模组,可以无间断更换电池;增加重传检验机制,如果发生网络瞬间的波动,可以重传弥补。
运营商在直播保障过程中,提升了SIM卡使用级别,确保优先使用优先保障;调改网络配比,增大网络的上传能力;修改临界区域,让切换更流畅,管理环节更直接。再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测试验证,长时间的测试模拟,促使整个直播系统更加完善,越来越符合5G媒体实验传输的初衷。
四、5G网络环境下的移动4K直播传输的发展
今后,4K背包可将5G芯片模组集成到板卡,到时只需要插入SIM卡,就可以完成4K直播任务。甚至,每部手机都是一个编解码器,能拍摄和编码上传,也能接收解码收看,真正实现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,只要有5G信号,就可以有超高码率的视频上传和下载。
5G+4K+AI新技术,将会为新的业务生产赋能,4K背包的发展将更加便捷化,将支持更多种编码(H.264/H.265/AVS2)模式;支持多种样式(4K 50P/60P,HD 50i)输出;支持多种协议(TCP/IP,UDP,RTP,RTMP,SRT,RIST等)传输;支持多种加密;支持监测信道状态(误码率、抖动、时延等)等。
任何技术都有其瓶颈点,随着5G技术商用后,用户激增会对直播的影响很大,所以切片技术的应用推广迫在眉睫。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,有些场景中边缘计算技术会让直播更安全,让路径更短暂,功耗更小,操作更简易。
5G直播作为微波、卫星和专线传输的有效补充,极大丰富了直播的灵活性,让传输模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。以后,还会有更多更为成熟的新产品运用到直播系统中,会使直播形式更加多样,会在更多的场景中得以呈现。
参考文献:
[1] 王君月 陈建群.5G 与直播行业的突破[J]. 青年记者,2019,(8):8-9
[2] 徐进.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[J]. 现代电视技术,2018,(8):31-35
[3] 陈波. 移动传输设备利用廉价的4K/H.265 网络编码器代替昂贵的4K 广电编码器的研究[J]. 技术与市场, 2019,26(7):164-165
[4] 徐进. “5G+4K+AI”战略协同业务形态和技术需求[J]. 现代电视技术,2019,(7):26-28